浅谈团餐大锅菜改良

发布时间: 2022-08-01 16:19

1451人浏览

浅谈团餐大锅菜改良


团餐与社餐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大锅菜,但做好大锅菜并不容易,许多社餐转行过来的大厨对大锅菜也不适应,“一锅煮”、“生糊烂”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,大锅菜常常被嘲笑是“煮粑煮粑,放点盐巴”,我们当学生时吐槽最多的也是食堂的大锅菜难吃。

针对大锅菜的烹制归纳几点心得体会,希望能抛砖引玉,促进同行提供更多的建议。

一、 烹调工艺改良

1、烹制方式多样化。大锅菜烹制方式以“烧、炖、蒸、炒”为主,其中“炒”因出菜快速受到厨师的广泛欢迎。但是由于太局限于几种烹制方法,导致大锅菜的口感单调。应根据四季变化,调整不同的烹制工艺;例如:夏季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,可多采用“热拌、腌泡、冰镇”的方式,可搭配冰粉、凉虾等消暑小吃;秋冬季,可多采用“烧、蒸、炖”等方式,采用制成保温措施供餐;同时,还可采用“煎、炸、烤、焖、煮等方式贯穿四季。

2、烹制工艺标准化。大锅菜是团体供餐,一道菜可能分批次几锅成菜,所以标准化尤其重要,避免同一个菜出现不同的口感和味道。

举最常见的“炒”为例,就分为“炒荤菜”和“炒素菜”两类烹制工艺需要标准化。

“炒荤菜”分为“不码芡不勾芡”和“码芡又勾芡”两类。

“不码芡不勾芡”的,如回锅肉、盐煎肉、小炒肉、尖椒鸡等。炒这种菜时,应将主要食材(如猪肉类或家禽类)提前用油脂翻拌,防止原材料入锅后互相黏连,辅料应取水分含量较少、吸油溶性很大的原材料,如辣椒、蒜黄、圆葱、莲白、豆干等,烹制时的用油量也应稍大一些。

“码芡又勾芡”的,如青笋炒肉片、甜椒肉丝、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等。炒这种菜时,主料(肉类食品或家禽类)码芡要厚一些、干一些,最好是先入锅用热油滑熟捞起来后,再入锅与辅料一起炒成菜;若是主料的量很大,则可分几回入锅滑熟,辅料(蔬菜类)则应事前用少量食盐拌匀,再挤去部分水份,使其入锅后水份较少且容易成熟;也可将辅料事前汆水、淋油或爆煸至断生,再与主要材料一起烹调成菜,以减少其烹制时间并确保其成熟。除此之外,勾芡用的芡汁也应事前调配好,考虑到大锅菜出水多,芡汁浓度要调得比小锅菜的芡汁稠一些。

大锅菜少炒绿叶类蔬菜,因为其水分多,成熟后出成率低,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建议多用根茎类和花菜类蔬菜,但绿叶类蔬菜富含维生素、叶酸和微量元素,可以适当搭配。

炒水分含量较高的绿叶类蔬菜,如菠菜、青笋尖、空心菜、苋菜、上海青等,火力要旺,油温要高,主料下锅后要迅速翻炒,使其受热匀称且快速成熟;需注意等蔬菜入锅炒至断生后才可放进盐,以防太早加盐而导致原材料吐水,进而将"烧菜"变为"烧菜";也可将原料(如青笋尖)入开水锅中氽水后,再下锅烹制,可减少炒制時间和保持绿色,但要注意水量充足,水要沸腾后下菜,放点色拉油可减轻脱水,水再次沸腾后立即捞起滤水或放冷水浸泡,防止余热把蔬菜焐变色。此外还强调一点,绿叶类蔬菜无论汆水或炒制时切勿加盖,否则青菜叶会被焖黄。

炒水分含量较低的其他类蔬菜,如窝笋、土豆、四季豆、蒜薹、南瓜等。炒这种菜时,应依据原料的特点去做加工,如马铃薯切条后应用水冲净木薯淀粉,先进开水锅中氽水,再入锅烹制,可避免糊锅;四季豆要在入开水锅中焯至断生后,再入锅烹制,避免没熟透;青笋切片或切丝、南瓜切丝后都得先用小量食盐拌匀,挤去部分水份后入锅烹制,避免出水太多。

炒大锅菜时还应留意,不可将主料炒得过熟,一般炒至断生或熟就可以了。由于成菜出锅装进餐盆后,菜的余热还会继续将主料焐熟。

此外,建议炒素菜的大锅专用,尽量不将炒素菜的大锅用于炒荤菜,尤其是烧烩菜,以保持炒菜锅的爽滑,避免炒素菜时黏锅。

大锅烧菜的工艺与小锅基本一样,但大锅因为投料多导致锅内油温降低,造成素菜原料出水多稀释味道,所以在调味时应比小锅菜味道更大,并在起锅时舀出多余菜汁。

3、烹制工艺协作化。

大锅菜由于投料量大,锅内温度下降快,所以不能按小锅菜一锅成菜的流程烹制,可通过把肉类食材过油、蔬菜食材汆水等方式提前制成半成品,再下锅混合烹制成菜,还可以两口大锅甚至三口锅同时烹制,提高出菜的效率。例如“宫保鸡丁”,左边的一口大锅给鸡肉滑油,右边的一口大锅炒青笋丁,中间的那口主锅炒香底料,等底料炒香,左右两口锅同时把料都放入主锅中,主锅就开始正式炒制宫保鸡丁了,等主锅原料都差不多入味了,勾芡收汁,撒入花生,出锅拌匀,就可以装餐盆了。

炸熘是将食材码味挂糊后热油炸至外酥内嫩,再浇汁成菜,这种工艺在大锅菜中极少使用,究其原因是工艺复杂,制作时间长,不便于大量出餐,如提前制作,菜品又容易回软失去酥脆的口感。应对方法:1、选择新嫩易熟的食材,例如鸡脯、猪里脊等;2、改刀要求大小均匀,不能太厚;3、挂硬糊,油宽火旺,油温高,炸两次,炸至十成熟;4、在出餐前10分钟,两锅协作,炸制的同时时另一锅炒汁,食材炸好起锅,芡汁也同步炒好,上台前与食材拌匀装盆,才能保证菜品色泽光亮,温度热烫。

二、 味型香型改良

大锅菜的味道通常以“咸鲜”为主,味型比较单一。要注重调味品的选择多样化,特别是辣味最能刺激味觉,辣椒、生姜、大葱、洋葱、胡椒、豆瓣酱等辣味调料是川菜的亮点,建议每餐菜谱要有个辣味的菜;同时,要在大锅菜的每餐菜谱中体现味型的搭配和变化,原则上是家常味为主,辅助使用复合味型增加口味选择。川菜的24味型要充分发挥,还可以采用受大众欢迎的西餐茄汁味和黑胡椒味,泰式冬阴功、咖喱味、椰奶味、柠檬酸汤等味型。

食堂一般提前10分钟出餐,香味容易散失,所以大锅菜使用姜葱蒜香菜等传统香辛料比小锅菜要多用,才能刺激顾客的嗅觉,其它香料也是可以偶尔使用的,例如夏季使用薄荷叶煮汤,冬季使用豆蔻和桂皮炖肉;据统计,在食堂的排行榜上川味辣卤是一年四季的热销菜,就是香气吸引顾客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大锅菜投料量大,不便翻炒,采用固体调料或分批调料容易导致调味不均,应提前调好复合味汁且一次调味,便于充分渗透入味。

三、 食材选料改良

大锅菜因为价格低廉,取材范围小,让厨师很头痛如何搭配食谱。建议如下:

1、 同料异做。就是相同或相近的食材,采用不同的烹制工艺和味型搭配,形成相对丰富的组合,避免重复;例如:土豆,可以炒、炸、烧、炖,可以咸鲜、家常、椒盐、孜然、糊辣、葱香、泡椒、泡菜。

2、 粗料细做。就是低端的食材采用相对复杂的工艺,形成细腻的口感;例如:把猪蹄和猪皮采用隆江猪脚方式卤煮或者炖成皮冻;把土豆、红薯、南瓜等廉价粗粮做成小吃或吊锅饭等;目前冰冻海鱼的价格低廉,可按香辣耗儿鱼、红烧带鱼、川式烤鱼的技法烹制。

3、 物尽其用。充分利用过去废弃的食材边角料,例如:白菜梆、花菜梆、萝卜皮、萝卜缨可以做“跳水泡菜”,芹菜叶、香菜根、西瓜皮可以凉拌;玉米须、冬瓜皮可以熬制饮料;豆浆渣可以做大豆馒头、窝窝头;柚子皮可以做蜂蜜柚子茶;鱼鳞和鱼骨可以炸酥,混上椒盐做凉菜。

四、 设备设施改良

多备少炒,分锅勤炒。许多厨师习惯小锅菜的烹制技巧,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大锅灶中锅炒的方式,借鉴小锅菜的火候、投料和调味,也能烹制出接近小锅炒的菜品,但需要准确把握顾客分批就餐的节奏才不至于断餐。

大锅灶和蒸柜也可以相互配合,例如:烧鱼是浇上红烧汁蒸出来的。把鱼都放到大锅里面红烧不便于反复翻动,实践中是将鱼块码味上浆后油炸定型,提前调好酱汁,浇在炸好并摆放整齐的鱼块上,用蒸柜蒸熟,最后撒上葱花香菜出品。这样的红烧鱼干净整齐,味道并不比真红烧差。

五、 营养搭配改良

大锅菜除了美味可口,还应给顾客提供足够和合理的营养素,这是改良的重要内容。就目前在团餐中发现的问题并急需纠正的,主要是:

1、 杜绝蔬菜先切后洗,避免维生素流失;

2、 米饭要混入粗粮,少烹制精白米;

3、 多烹制豆类或豆制品的菜品;

4、 菌类、花生、核桃类坚果可适当搭配;

5、 多使用鸡肉、鱼类、海产品等高蛋白低脂肪食材。

 

上述内容汇集了许多前辈和同行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心得,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改良,大锅菜绝不是难吃的同义词。
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成都多美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段南